loading..
五年成就

当前位置: 首页 > 五年成就 > 正文

校友事务与发展工作处:五载薪火聚贤达 同心汇智共奋进

发布时间:2025-06-11 点击次数: 来源:校友事务与发展工作处

2020年以来,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南京大学校友与发展工作处以“诚朴”为砚,以“励学”为毫,将散落寰宇的南大星火凝聚成璀璨星河,让跨越重洋的校友之心共鸣于南雍学脉。电子校友卡在云端跃动,“校友之家”在线下揭幕,百廿校庆筹资成效斐然,积极奋进推动“大资源”集聚,五年间,这支队伍以“绣花之功”编织全球校友网络,用“聚沙之力”夯实发展基石,在新时代“第一个南大”建设的征程中谱写了动人篇章。

、群贤毕至共前行:校友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一)织网筑巢:全球“南大之友”生态成型

创新构建“走访+接待+关怀”三维常态化联络体系,进一步织密了“南大大家庭”的经纬线。五年来,走出去和请进来双向发力,积极拜访校友、校董以及社会贤达,参加各类校友活动,与地方校友组织共同打造“南大系”校友企业参访品牌活动。以学院庆典和校友秩年返校为契机,服务校友返校聚会,做好世界各地校友、校董、捐赠人接待与节假日慰问工作。持续推进“校友年级联络员”制度,落实处领导对接校友组织的分工,牵引着全球校友组织构成的立体网络,通过持续互动,构建母校与校友发展良性生态圈。

2023年7月24日,谭铁牛书记一行赴校友企业科沃斯集团调研

2023年12月12日,谈哲敏校长与澳门校友座谈

(二)情系桑梓:全周期服务品牌闪耀

通过数字赋能,以“全周期服务”让母校的温情突破时空界限,让校友与母校的联结更加紧密。推出电子校友卡,截至2025年6月,申领人数超过10万,为校友开通了畅行校园、出入图书馆、校友云书房以及食堂用餐等权限。与终身教育学院联合举办“南京大学校友终身学习辅助计划”系列直播讲座,五年来,持续合计推出百余期“暾学堂”系列讲座。仙林校区“校友之家”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启用,为广大校友和师生开放共享空间,支持学院建设线下校友活动空间,共同打造校友归巢的温暖港湾。

南京大学电子校友卡

2023年6月18日,南京大学“校友之家”揭牌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

(三)涌泉反哺:校地共生动能激荡

校友支持母校中心工作力度日益提高,“南大人”与母校发展同频共振的纽带持续增强。各地校友组织和热心校友们踊跃参与每年的招生季,以线上或线下方式组织或协助参与招生咨询会、座谈会、“优质生源基地”授牌仪式等,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我们的校友积极搭建实习和就业平台,推动行业校友会举办专场招聘会、人才专场交流会等。引入行业顶尖校友面向在校学生开设通识课程、双创课程和各类专题讲座。吸引行业龙头校友企业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中外院士前沿科技论坛”等品牌活动,聘请校友代表担任海外教授校友联络人等。除此之外,为进一步促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发展,校友总会支持举办南京大学“励行杯”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推动新科技校友会与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新科技校友发展大会,在支持校友科技创新领域形成了南大特色。

各地校友组织积极助力母校招生工作

2024中外院士前沿科技论坛

2024年6月14日,“创聚鼓楼 筑梦南大”第三届南京大学“励行杯”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仪式在鼓楼区举办

2024年5月19日,首届南京大学新科技校友发展大会在鼓楼校区举行

2025年5月20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校训石揭幕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

、聚资兴业谋远略:发展筹资的高质量跃迁

(一)聚资成海:筹资生态的能级跃升

过去五年,是自发展工作开展以来我校筹资到账规模最大的五年,年度筹资额屡创新高,更是资源投入效能最强的五年,善款精准投入学科发展、人才引进、学生培养、校园建设等重点领域,资金投入规模与使用效能均攀至新高度。2021年,基金会再次获评“5A级社会组织”;2022年荣获江苏省政府“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的称号,社会公信力和行业影响力持续彰显。

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荣获“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

(二)精准滴灌:基金矩阵赋能发展

助力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坚实现新突破五年来,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累计引入千万级以上学科捐赠项目30项,有力支撑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在此基础上,先后设立“雅辰科技教育发展基金”“君实生物人才引进和科学研究项目”“南京大学文科发展基金”“南京大学中恒国信医学发展基金”“潘中来基金”“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符淙斌气候变化创新奖”等特色学科发展基金,助力优势学科攀登高峰,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坚实保障。

2022年5月19日,钱东奇校友捐赠雅辰科技教育发展基金签约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

2022年4月21日,郑钢校友百廿助力南京大学文科发展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

助力学生培养与成长支持构建新体系五年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构建“奖助勤贷补”多维资助育人体系,每年运行的社会捐赠类奖助学金200余项,年度资助额超1800万元,累计惠及超15000名本研在校生。推动设立了“徐新奖助学金”“瑞华助学基金”“孙祥祯奖助学金”“天工国际奖助学基金”“郑钢基金”“成功基金”“南京大学-中国光谷奖学金”“颜宝玲国际交流基金”“唐君远基金”等一大批特色社会捐赠类奖助学金,同时,为传承和发扬“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南大精神,积极协助张全兴、苏定强、陈洪渊、张淑仪、王德滋、郑有炓、陈骏、戴金星等多位院士设立特色基金,助力培养肩负时代使命、具备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未来各行各业拔尖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2023年4月11日,谭铁牛书记与徐新校友签署捐赠协议

助力师资队伍与高端人才引育开创新局面五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聚焦“引育并举”,支持学校吸引、遴选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推动设立了“瑞华至诚学者基金”“小米青年学者-科技创新奖”“南京大学歆·恺基金”“高济宇—戴安邦人才基金”“潘乐陶基金”“协鑫至诚讲席教授”等一大批奖教金及基金项目。

2024年9月20日,南京大学潘乐陶基金捐赠设立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

2022年7月19日,南京大学“小米青年学者-科技创新奖”捐赠签约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

助力校园文化与精神传承打造新地标五年来,为助力校园文化精神的赓续传承,我单位携手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推动了香雪海景观、仙林校区喷泉景观等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内涵的地标性建筑的打造,推出了“鼓楼校区提升计划”,设立了“美丽校园发展基金”“苏州校区发展基金”“拉贝发展基金”等一大批特色文化发展基金,打造更多具有南大特色的文化记忆载体与精神传承纽带。

2024年3月5日,南京大学香雪海园正式开园

2024年11月3日,“托马斯 • 拉贝:拉贝与中国的故事”暨2024年南京大学拉贝纪念馆工作年会在拉贝纪念馆举办

(三)跨境聚智:拓展境外筹资新渠道

在学校主要领导的带领下专程前往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英国、法国、德国、罗马尼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拜访当地校友、校董及重要捐赠人,拓展了境外筹资渠道。构建横跨东西的筹资联络网,境外捐赠大幅增加。

2025年1月13日,南京大学“蔡继有楼”捐赠冠名揭牌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

2024年5月14日,南京大学咏曼阁落成典礼在仙林校区举行

三、百廿校庆聚星河:世纪盛典的南大答卷

(一)全球联动:百廿盛事共襄举

校友总会组建了“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全球校友校庆活动导演组”,持续6个多月,组织策划了32场全球性的校庆主题活动,吸引了180多万人次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和关注;全球各地校友自发组织校庆主题活动超200场,为母校百廿校庆宣传造势、扩大影响力;校友总会全程关注、积极配合南大美国校友会在美举办“纪念吴健雄110周年诞辰国际学术论坛”,提升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声誉影响,更为开展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

2022年9月24日,纪念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美国邮政总局会议中心举行

(二)大爱如潮:校庆捐赠创新高

自2020年起,基金会正式启动“120周年校庆筹款计划”,“百廿聚源筹款计划”期间,新签各类捐赠协议469份,签约金额12.3亿元,亿元级项目3笔,千万级项目27笔,其中,单笔最大金额4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南大历史上校友捐赠新高。与此同时,百廿校庆充分凸显出校友捐赠是学校募集发展基金的主力军,校友捐赠超过捐赠总额的80%,当白发校友颤巍巍送来积蓄,当青年创客将首笔收入捐作奖学金,百廿校庆的捐赠已超越数字本身意义,书写了“感恩回馈、反哺母校”的动人篇章。

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标识

四、兼济天下显担当:社会责任的南大作为

(一)扶贫济困:乡村振兴中的南大力量

自2013年起,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校发处投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十余年来无偿投入帮扶资金合计1460万元,在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医疗救助、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化宣传等方面设立40余个项目,切实改善了双柏群众生活品质,充分展现了南大人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和担当。2019年双柏县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后,我单位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至2024年期间,配合学校政策持续捐资,重点推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产业发展和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多次赴双柏跟进帮扶项目的落实工作。

2024年9月13日,南大定点帮扶双柏并设点支教以来首位被南京大学录取的双柏学子2024级本科生苏沈懿代表新生发言

(二)共克时艰:疫情大考中的南大担当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基金会携手团委、校友会,全程助力指导“NJU自组湖北援助团”活动,通过微捐赠平台设立“众志成城 心系武汉”专项基金,所得善款使用及时到位,过程公开透明。宝时得、泰而康等校友企业以及波士顿校友会、苏州校友会、国际医健校友会等校友组织,南京风清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苏定强院士、余范英、林健忠等校友、校董、社会贤达及企业,给母校捐赠了大量的防疫物资,诠释了“南大力量”与“南大担当”。

2020年2月12日,南京大学路慧明基金设立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

(三)守护生命:健康校园中的南大温度

为守护学子生命安全,构建校园健康防护网,我单位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引进校园AED急救设备并推进配套安装,覆盖鼓楼、仙林校区全部楼宇,实现AED总覆盖率2台/千人的国际标准,在安装完成后成功使用应急救助一位在校同学。同时基金会为帮助身患重病、急症的学生,在曲钦岳老校长等一大批热心人士捐资支持下,设立了全国首个“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后盾,为营造安全、健康、有温度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5月25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南京大学校园急救设备签约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

五载奋进,我们在梧桐树下拾集校友散落的故事,在捐赠数据里看见社会各界的信任。从“校友联络”到“生态构建”,从“资金募集”到“战略赋能”,每一次突破凝聚着全球南大人的心力,每一项成就都辉映着教育强国的梦想。站在新的起点,南京大学校友与发展工作处将继续以“薪火相传”的信念汇聚四海贤达,用“聚沙成塔”的毅力筑就发展阶梯,携手全球校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南大特质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